芜湖钢结构厂房建设钢材的安全使用规范有哪些?

2025-11-07

芜湖钢结构厂房建设钢材的安全使用规范有哪些?


一、 钢材进场前与验收阶段

这是确保材料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口。


质量证明文件核查:


必须查验钢材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、中文标志和检验报告,即“三证”齐全。


文件内容应包括钢材的生产厂家、牌号、规格、炉批号、力学性能、化学成分、执行标准等,确保其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。


现场外观检验:


表面质量:钢材表面不得有裂纹、结疤、折叠、麻纹、气泡和夹杂等缺陷。表面的锈蚀、麻点、划痕等缺陷,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/2。


外形尺寸:使用卡尺、钢卷尺、超声波测厚仪等工具,对钢材的厚度、宽度、高度、直径、长度等尺寸进行抽样测量,确保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。特别是承重构件的板材和型钢厚度,是检查重点。


复验(见证取样检测):


对于下列情况,必须按规范要求在监理单位见证下进行抽样复验,合格后方可使用:


国外进口钢材;


钢材混批;


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;


设计有特殊要求的钢材;


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,大跨度钢结构、主要受力构件所使用的钢材。


复验项目通常包括力学性能试验(拉伸、弯曲) 和化学成分分析。


二、 钢材储存与堆放阶段

不当的储存会导致钢材变形、锈蚀,埋下安全隐患。


场地要求:堆放场地应平整、坚实、排水通畅,无积水、油污。


堆放方式:


应按照品种、型号、规格、长度、炉批号等分类堆放,标识清晰。


堆放应使用垫木(通常为木材或混凝土块)垫高,离地面高度不小于200mm,防止受潮和锈蚀。


多层堆放时,垫木应上下对齐,防止钢材弯曲变形。H型钢等长构件应垂直放置,防止侧向倾倒。


防护措施:对于长时间存放的钢材,应采取适当的防雨、防潮、防锈措施。已涂装防锈层的钢材,应注意保护涂层。


三、 钢材加工制作阶段

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构件的安全性能。


放样与号料:必须核对图纸尺寸,预留合理的加工余量和焊接收缩量。


切割:


优先采用数控等离子、火焰切割等精密下料方法。


切割面应无裂纹、夹渣和大于1mm的缺棱。


清除边缘的熔瘤和飞溅物。


矫正与成型:


对于变形超差的钢材,可采用机械矫正或加热矫正(热矫)。


热矫时,加热温度应控制在700~900℃(钢材呈樱红色),严禁超过900℃(钢材呈亮黄色),以免改变钢材的力学性能。 冷却时应自然冷却,严禁用水急冷。


制孔:


高强度螺栓孔应采用钻模制孔,确保孔位精确,孔壁光滑,无毛刺。


螺栓孔的允许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,否则会影响结构连接的紧密性。


摩擦面处理:


对于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节点接触面(摩擦面),处理后的抗滑移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。


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喷砂(丸)、钢丝刷除锈等。处理后的摩擦面严禁被油污、油漆等污染。


四、 焊接阶段

焊接是钢结构厂房安全的核心。


焊工资格:焊工必须持证上岗,其施焊范围不得超越资格证书的规定。


焊接材料管理:


焊条、焊丝、焊剂等焊接材料必须与母材相匹配,并有质量证明书。


焊条使用前应按说明书要求烘干、保温,随用随取。


焊接工艺评定:在正式施工前,必须根据接头形式、板材厚度等进行焊接工艺评定,制定出合格的焊接工艺规程(WPS),焊工必须按WPS施焊。


焊接过程控制:


检查坡口角度、间隙、钝边是否符合要求。


清除坡口及两侧的油、锈、水等杂质。


严格控制焊接顺序,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。


焊缝检验:


外观检验:所有焊缝冷却后100%进行外观检查,不得有裂纹、焊瘤、烧穿、弧坑等缺陷。


无损检测(NDT):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,对重要焊缝(如全熔透的一、二级焊缝)进行超声波探伤(UT) 或射线探伤(RT) 等检测,并出具检测报告。


五、 安装与涂装阶段

吊装安全:


制定详细的吊装方案,选择合格的吊具(钢丝绳、吊带、卸扣等)。


吊点设置合理,防止构件在吊装中发生塑性变形。


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,设置安全网。


高强度螺栓连接:


螺栓穿入方向一致,外露丝扣不少于2-3扣。


必须分初拧和终拧两步进行,对于大节点,有时还需增加复拧。


终拧必须使用校准过的扭矩扳手或电动扳手,确保扭矩值达到设计要求。终拧后应及时做好标记。


涂装防火防腐:


涂装前,钢材表面必须进行除锈处理,除锈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(通常为Sa2.5级)。


涂层厚度(干膜厚度)必须使用测厚仪进行检测,确保达到设计规定的厚度。


防火涂料的涂刷厚度和耐火极限必须严格符合消防设计规范,这是保障厂房在火灾中结构稳定性的关键。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