芜湖钢结构工程安装中如何保护施工人员的手部?

2025-08-29

芜湖钢结构工程安装中手部保护方案

1.jpg

一、防护装备选择与标准

1. 防切割手套

标准要求:符合GB 24541-2022或EN 388标准,防切割等级至少为1级(圆盘刀试验)或A级(直刀试验)。5级手套可抵御20N以上切割力,适用于金属切割、搬运等场景。

材质选择:推荐高强聚乙烯(HPPE)、凯夫拉或不锈钢丝材质,确保手套尺码合适(S/M/L/XL),手腕处需弹性收口防止滑落。

使用场景:搬运钢材、使用切割工具时必须佩戴。

2. 焊接手套

标准要求:依据GB 45188—2024,需具备:

阻燃性能:续燃时间≤2秒,阻燃时间≤2秒,破洞尺寸≤5mm。

耐热性能:接触100℃高温时阈值时间≥15秒,对流热传递指数(CHTI)≥7。

抗熔融金属冲击:经25滴金属熔滴冲击后升温≤40K。

材质选择:外层采用牛皮(头层或二层)、猪皮或羊皮,手掌及手背缝合处镶嵌≥15mm宽铬鞣牛皮或猪皮夹条。

使用场景:电弧焊、气割等高温作业时必须佩戴。

3. 其他防护装备

防滑手套:搬运重物时使用橡胶涂层手套,增强抓握力。

高空作业组合:佩戴五点式安全带(高挂低用),结合防坠落装置(如安全绳、安全网)。

焊接专用装备:焊接面罩(滤光片色号匹配电流强度)、防尘口罩(符合GB 2626-2019)、护目镜(防飞溅设计)。

二、操作规范与培训

1. 搬运重物规范

手部位置:搬运钢梁等重物时,手部置于底部或顶部,避免两侧夹伤;过门或狭窄区域时使用牵引绳,禁止手部直接接触运动部件。

设备检查:作业前检查吊装钢丝绳、固定装置是否完好,清除材料毛刺、油污,确保通道畅通。

2. 工具使用规范

刀具管理:刀具需保持锋利以减少滑脱风险,使用后立即入鞘;禁止将螺丝刀当撬杠,避免手指重复弯曲动作。

设备操作:操作旋转设备(如钻床)时禁止戴手套,避免卷入风险;使用电动工具时佩戴防震手套(内置减衬垫)。

3. 培训要点

核心内容:强调“手部安全十原则”,包括:

警惕夹压风险(如搬运重物、过门框)。

科学用力(避免手腕长期弯曲,使用长柄工具分散压力)。

正确佩戴手套(区分场景,如化学品接触必戴,旋转设备禁戴)。

首饰管理(作业前摘除戒指、手链,避免钩挂)。

应急处理:培训止血、包扎技能,轻微割伤需用合格洗手液清洁,严重情况立即送医并分析事故原因。

三、环境管理与应急措施

1. 现场管理

警示标识:在吊装区域设置“禁止站立下方”警示牌,高空作业平台设置防护栏杆(高度≥1200mm)及踢脚板(高度≥180mm)。

设备维护:定期检查吊装设备(如吊钩、钢丝绳),确保性能可靠;焊接区域配备灭火器,气瓶存放间设置禁火标识。

2. 应急处理流程

手部伤害:

轻微割伤: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,涂抹抗菌药膏并包扎。

严重伤害(如骨折、断指):停止作业,固定伤肢,拨打急救电话;断指需用干净纱布包裹,置于冰袋中低温保存。

事故分析:事后召开安全会议,分析原因(如设备故障、操作违规),并更新防护措施。

四、特殊场景防护

1. 焊接作业

双重防护:佩戴防火手套+焊接面罩,面罩滤光片色号需匹配电流强度(如100A以下用9号,350A以上用11号)。

通风要求:焊接区域需强制通风,防止金属烟尘积聚。

2. 低温/高温环境

低温环境:使用保暖手套(内衬羊毛或合成纤维),避免手部冻伤。

高温环境:结合隔热手套+防护面罩,禁止直接接触高温表面(如刚焊接的钢梁)。

五、实施步骤

装备采购:按标准采购防切割手套、焊接手套、安全带等防护装备,确保符合国标。

现场布置:设置警示标识、防护栏杆,检查吊装设备及气瓶存放间。

人员培训:开展手部安全培训,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。

日常检查:每日作业前检查设备、手套状态,及时更换损坏装备。

应急演练:每季度进行手部伤害应急演练,提升响应效率。

通过以上措施,可系统性降低芜湖钢结构工程安装中手部伤害风险,保障施工人员安全。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