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芜湖钢结构厂房建设中,安全施工宣传是保障工人生命安全、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。结合钢结构施工高空作业多、机械操作复杂、焊接作业风险高等特点,需通过多维度、针对性、常态化的宣传手段,强化全员安全意识。以下是具体实施策略:
一、明确宣传核心:聚焦钢结构施工高风险点
钢结构厂房施工的典型风险包括:高空坠落、物体打击、机械伤害、触电、火灾(焊接作业)、坍塌(临时结构失稳)等。宣传内容需紧扣这些风险,避免泛泛而谈。
具体宣传重点:
高空作业:必须系挂安全带(高挂低用)、佩戴安全帽、使用防坠器;脚手架/操作平台需验收合格后使用。
机械操作:起重机(汽车吊、塔吊)司机、信号工持证上岗;严禁超载吊装;钢丝绳、吊具定期检查。
焊接/切割作业:动火审批、配备灭火器;焊工穿戴防护服、防护面罩;清除周边易燃物。
临时用电:三级配电、TN-S系统(三相五线制);电缆架空或埋地;严禁私拉乱接。
构件安装:吊装区域警戒隔离;构件固定前严禁松钩;夜间施工照明充足。
二、分层分类宣传:覆盖全员,精准触达
根据工人岗位(管理人员、班组长、一线工人)、文化水平(部分工人可能文化程度较低),设计差异化宣传方式。
1. 管理人员:强化责任与规范
培训内容:安全生产法律法规(如《安全生产法》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》)、钢结构施工安全标准(GB 50755-2012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》)、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。
宣传形式:专题讲座、案例分析(如芜湖及周边地区钢结构事故案例)、安全责任书签订。
2. 班组长:落实班前安全交底
每日班前会:班组长用方言或通俗语言,结合当日施工内容(如吊装、焊接),强调具体风险及防护措施(例如:“今天吊装钢梁,吊点必须绑在节点上,严禁用麻绳代替钢丝绳!”)。
工具包宣传:为班组长配备“安全提示卡”(卡片上列出当日关键风险及应对措施),方便随时提醒工人。
3. 一线工人:直观化、场景化宣传
图文/视频材料:制作方言版安全短视频(如“高空作业三步法:一戴二系三检查”),在工地食堂、宿舍区循环播放;张贴漫画海报(如“安全带=生命带”“焊接火花飞溅,灭火器在身边”),重点标注风险点与正确操作。
实物展示:在工地入口设置“安全体验区”,模拟高空坠落(安全带体验装置)、触电(低压体验装置)、物体打击(安全帽撞击体验)等场景,让工人直观感受违规后果。
口号与标语:用押韵方言口号(如“高空作业莫大意,安全带要系牢靠”“焊接火星乱飞溅,灭火器要放旁边”),在工地围挡、施工电梯、安全通道等位置悬挂,强化记忆。
三、创新宣传形式: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
避免单向灌输,通过互动活动提升工人参与度,让安全意识“入脑入心”。
1. 安全知识竞赛
组织“钢结构安全知识擂台赛”,题目涵盖高空作业、机械操作、应急处理等,设置实物奖励(如安全帽、防护手套、生活用品)。
邀请芜湖市应急管理局或住建局专家参与评审,提升活动权威性。
2. “隐患随手拍”活动
鼓励工人用手机拍摄工地安全隐患(如未系安全带、电缆泡水),上传至项目安全群,经核实后奖励积分(可兑换日用品)。
定期公示隐患整改情况,形成“人人都是安全员”的氛围。
3. 应急演练实战化
每月开展一次专项应急演练(如高处坠落救援、火灾逃生、触电急救),模拟真实场景,让工人掌握急救技能(如心肺复苏、止血包扎)。
演练后组织复盘,分析不足(如救援路线是否畅通、通讯是否及时),优化应急预案。
四、常态化宣传机制:融入日常管理
安全宣传需避免“一阵风”,需建立长效机制,融入施工日常流程。
1. 安全广播与电子屏
在工地入口、施工区设置广播系统,每日早中晚播放安全提示(如“上午施工注意:钢构件吊装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!”)。
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安全标语、事故案例视频,内容每日更新。
2. 安全积分制
建立工人安全积分账户,遵守安全规定(如正确佩戴防护用品、主动报告隐患)可加分,违规行为(如未系安全带、私拉电线)扣分。
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、优先评选“安全标兵”,或与工资挂钩(如积分达标者发放安全奖)。
3. 家庭联动宣传
开展“安全家书”活动,邀请工人家属录制视频(如“老公,你在工地一定要系好安全带,我和孩子等你平安回家”),在工地食堂播放。
发放“安全联系卡”,标注项目安全员电话、应急联系方式,让家属也能参与监督。
五、联动外部资源:提升宣传权威性
联合芜湖市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,增强宣传影响力。
政府联动:邀请芜湖市住建局、应急管理局开展“安全进工地”活动,组织专家讲座、发放宣传手册。
行业协会:联合安徽省钢结构协会,举办“钢结构安全施工示范工地”观摩会,推广先进经验。
媒体宣传:通过芜湖本地媒体(如《芜湖日报》、芜湖电视台)报道项目安全措施,树立企业安全形象。
总结
芜湖钢结构厂房安全施工宣传需“紧扣风险点、分层精准化、创新互动化、常态长效化”,通过方言化、场景化的宣传手段,结合工人实际需求,将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,最终实现“零事故”目标。